01
曾经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,我不信,直到我发现读书攻略到处都是。
类似教你阅读一本书,教你榨干一本书的价值,教你怎么做读书笔记以用来记住一本书或者今年读了 XX 本,我向你推荐这 X 本书的文章长期在大众的视野里出现。
这些读书攻略动辄几千字,多的上万字,他们将读书当做任务来研究,写了这些所谓的“通关宝典”。还有人写推荐书单,看了这几本书你就能怎么怎么样,并常常以自己读了几百本书作为噱头来吸引观众。
这些文章看似都是干货,但是它们宣扬的理念其实已经背离了阅读本身。
当然,这些文章能够走红,究其原因是有不少“读书白痴”。大量的“平庸先生”给读书赋予了过多意义,他们想从阅读中获取的东西也很多。比如提升感、满足感、有用感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先不论这些文章是否科学合理,仅就从它们将给人享受、让人愉悦的阅读变成了通关打怪、完成任务来看,它们就是错的。
02
我从小酷爱读书,曾经因为买不起《哈利波特》全集,在新华书店呆了一个假期。小时候,我看漫画看杂志看名著看畅销书。要不要看,完全取决于我有没有兴趣,喜不喜欢。
我一直觉得,阅读应始于兴趣,忠于热爱。拿着攻略去阅读,得不偿失。
现在是“全民阅读”的时代,读书无用论没了市场,而“读书至上论”和“唯阅读论”正悄然占据人们的思想。以前,暴发户们通过展示自己脖子上的金链子有多粗来彰显自己的地位。现在,人们通过炫耀读了多少本书来显示自己的逼格。
有时我想不通为何阅读这种极其主观的事情都要有个高下之分,都能计算出读书排行榜。前不久我下载了微信读书,发现每天的读书时长决定了你在好友中的排名。我当时感到十分荒唐,读书时长能代表什么?这种读书竞争的意义在哪里?
追求读书时长、读书数量,就跟画家不要质量而追求画了多少幅画;作家不要质量而追求写了多少本书一样可笑。舍本逐末,不外如是。
03
2018 年刚到来时,很多人都制定了阅读计划。在我看到的阅读计划中,没有一个人将要读的书是少于 100 本的。
我实在无法理解制定出计划,要求自己每年要读上百本书的人。我很好奇他们读书的质量到底有多差?
他们读书是为了什么?为了提升自己,为了锻炼自己,还是为了虚幻的充实感?
难道读书不应该是为了开心吗?不应该是想看就看,不想看就不看吗?
还有的人,看到书单就收藏。看到有人说“这几本书你不得不读”“一生必须读这 XX 本书”就盲目跟随。这种人属于读了再多书都过不好这一生的典型例子,不会独立思考,读那么多书干什么?
阅读不是值得夸奖的事情,本质上它也是在浪费时间,只不过它浪费时间的方式很具有迷惑性罢了。
不过我绝不是在贬低阅读,我想说的是阅读应该是一种态度,一种生活的情趣。
如果你忘掉了阅读的本质、阅读的乐趣,而把阅读弄成一件很累,很复杂的事情。那么你就是在走弯路。
04
古人陶渊明说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读书的终极目的,也许就是悦己。对我来说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——开心。因为喜欢才阅读,而不是觉得应该读,读了有用。
这是一个大谈意义的时代,好像做什么都需要有意义。即使是跑步,读书,谈恋爱都离不开“意义论”。不过在读书有用论的氛围中,我们需要厘清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去阅读?有人读书上千本,越读越焦虑。有人一生就读几本书,却反而能怡然自得。
对那些刷屏的经典,别人口中的“不得不读”,希望你能保持警惕。人这辈子不存在不得不读的书,所有的“不得不”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耍流氓。所以如果一本书你真的读不下去,那不要勉强。读书如吃饭,各有各的口味,选择符合自己的“菜系”才是正途。
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,希望你都不要强迫自己。不用要求自己要记住每一本书的内容,也不用随时把笔和本子都准备着做笔记。读书很简单,不要把弄它复杂了。
读书就是读书,读书就是享受,读书本身最重要的就是“读”。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读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