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范写作,少写网文
3283 views
2017-01-26 08:05:47
我现在极少阅读网络文章了,即使认为质量颇高的微信公众号也有半个月没点开。因为在我看来,网文无非是以观点新颖和偏见取胜,但是当你弄清楚它来自哪里之后便索然无味了,加上不规范地写作和各种不同逼格的粗制滥造,越发觉得我还是少写一些网文为好,而专注于如何规范写作。
我们大脑时刻充满好奇,遇到新鲜事总想围观凑热闹,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文章标题欲点击而后快,有时明知道于自己无益也忍不住多看两眼,生怕错过了一份份茶余饭后的谈资佐料,却很少问自己:要是不看这些文章,我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吗?肯定不会。如暂时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,就只读那些有助于自我积累的文章吧,虽然它本质上是碎片化阅读,但在自己关注领域之内,就算不上坏事;如有自控力,可杜绝一切网文。
有人说用心写作的人不少,文章质量并非不堪一击,也有质量极高的网文,只是未被发现罢了。这是事实,当下所谓的“爆款”文章被推广起来后就占据了曝光至高点,少数优质作品由于不会也不屑于营销而被淹没在网络泡沫中,任由一些靠几篇网文走红的写手们到处骗吃骗喝,并打着写作的旗号自我营销、开讲座,害人不浅,而他们写作水平之低让人瞠目结舌。而一些看上去写得不错的文章,细看之下才发现有似曾相似之感,好像从某本书或某位专栏作家文章里大段大段照抄过来的,经过他们加工之后成为原创文章了,更有甚者利用时间和信息差翻译国外专家学者的文章占为己有。在这个大环境下读者要获取有用的一手信息难于上青天。
还有更低劣粗俗的网文,比如标题和内容充斥着口水话,标点符号乱用,段落不分,以及“赶紧转,不转就不是中国人”,“转疯了”之类,看似爱国檄文实际上是看低了读者的智商,和创作内容没有任何关系。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远离网文越远越好,而作为写作者则应该让自己写作更规范化。
说到规范,没有绝对标准可依,可供参考的只有正式出版物。先说标点符号,当前我们遵循的是 199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——《标点符号用法》。但在网络文章盛行之后就极少有作者关注自己是否规范使用了,甚至有个别作家在公开出版实体书中不管长句短句都只用一个句号,可见要规范使用任重而道远。比如引号的使用,不少网络文章喜欢用『』和「」代替“”和‘’,其实是误用。『』和「」一般只在港澳台地区及日本的直行文稿中使用,而大陆简体横行文稿则使用西式引号“”和‘’,规则是先用双引号,内部如需再引用,再用单引号,若再需引用则使用双引号,以此类推。
在文章段落格式划分上,典型且不规范的网文做法是用分割线,横线加小标题或直接用序号。但我们在阅读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时从未见过如此分法,尤其在分段分行时在句前强行加入有序列表,文章看上去像是药品说明书,似乎告诫读者说只要按照步骤服药即可药到病除,从此腿不疼腰也不酸了。这必定在无形中打断了文章的连贯性,也毫无意义。相对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参考知名出版社同类别经典书籍,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和出版社编辑之道,让自己养成习惯。
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注意,就是我们在阅读时发现图书排版会在中文和英文、中文和数字之间增加了半角空格,即所谓的“盘古之白”。比如“今天是 2016 年 12 月 8 日”比“今天是 2016 年 12 月 8 日”美观,减少了一丝压迫感。而文字处理工具 InDesign 和 Word 都会自动在中英文、中文和数字之间添加一个 1/4 的全角空格的宽度,让这两种文字交界处自由平滑过渡,让文本的节奏尽量平稳。
如果说这些只是规范写作中不可忽略的小细节,那么在文本写作方向上的规范就格外重要了。比如正确优先、有科学依据在非虚构写作时尤为关键,如果对材料真实性没有把握,就不可乱下结论,即使引用他人材料也尽可能地标明出处,供读者参考,而不是整篇文章都是“我认为”、“某某说”,或者随意引用,人云亦云。更不要把个人经历当成写作依据,毕竟个人例子毫无说服力。而且大段引用会伤害文气,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不引用他人原话,保持行文流畅。
要表达准确就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,力求用词精确。每一位写作者手边都应该放一本词典,遇到不确定的词就查一查,杜绝错别字,一旦文章里出现词不达意、意思相反甚至低俗的词语时,形象岂不全毁?如果连一本词典都没认真翻过,你还好意思说自己要成为作家?但也不要滥用掌握的晦涩词汇,认识了这些词汇并不意味着你要刻意把它们用到文章里,只要能用最简单词汇来表达准确、无歧义的意思就好,千万不要卖弄。
另外要学会系统而不是碎片化写作,当选择好了一个领域就花一两年或更长时间专注地写下去。也许你当前单篇文章阅读量不超过三位数,每天有人关注也有人取消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,但不要为了吸引更多关注者而写自己不喜欢的热点文章,也不必加入“文章互推”的圈子,只要守着自己头上那一片星空就好。我相信大部分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人都可以根据套路训练写出 100000+阅读量的文章,如果为了追求这些,你根本就静不下心来读书,一天到晚忙着追逐热点,失去的可能是当前最好的学习时机。做到不心浮气躁,不迎合任何人不容易,可当你耐心地写下一篇篇走心的小文,或者写成一本本倾注热情和心血的书时,一定收获颇丰。
最后说说笔名。我用过笔名,后来改用了真名。起一个好听的笔名固然重要,可以不必置真名于朗朗乾坤之下而小心翼翼地写作,不过我们大多数作者的笔名非常怪异,有中英文组合,有难读的古汉字,有火星文,还有副词前缀的。在群聊里灌水也就罢了,没有人在意你是谁,如果你想认真写作就过于随意了,尤其有出书计划的作者们。
试想有一天,你希望在出版自己的的实体书时,封面印着“Cristina Luo 著”或者“可爱顽皮的 DOG 著”等字样吗?那是多么业余!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规范的笔名,真名不是非常难听,文章又没什么隐秘性可言的话,就用真名努力写作吧。
无论写日记,还是公开发布文章,我希望自己走上正统的文字路线,以正规出版物的文章标准练习写作,不使用网络流行语言,不故意发嗲卖萌,不写五年、十年后连自己都不忍回看的作品。因为不希望在将来某一天有读者拿起我的书时说:又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网络写手。我希望你也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