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正在分层,你必须努力


3216 views

2016-10-01 01:37:58

最近有意无意的看了几篇文章,大意都是说“社会正在分层,有钱的越有钱,寒门再难出贵子。上流社会的子女大多还是上流社会,而底层人民的子女却很难步入上流社会。” 这其实是一个我们都明白却不愿承认的事实,因为我们不是上流社会,因为我们希望有“灰姑娘”般的奇迹。 文章或许有些危言耸听,但不得不承认上流社会、发达地区可以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。就拿人们最关注也是最普遍的教育资源来说,偏远地区不论教师资源还是课外资源都远远无法和发达地区相比。 一个山区的高中能走出几个本科生已属当届考得不错,而与此同时发达地区早已全班过本科线,清华、北大也为数不少,其中不乏出国留学的人。这些人将来的情景似乎可以预料。 一边是坐拥名校资源,毕业就可以获得名企校招的机会;一边是毕业即刻失业,自己不得不加入数以万计的就业大军。 即便二者同时上了一所大学,也是不一样的。寒门子弟在入学前也许是第一次出远门,业余时间也多在帮助家里干活或者打工赚生活费。而非寒门子弟的人业余时间早已学会了弹琴、舞蹈等特长,见识也非寒门子弟可比。 于是,大学期间寒门子弟每天都在为学费发愁努力学习、挣钱,以期望改变现状。而上流社会的子女或者中产阶级的子女却在学生会组织活动,在学校晚会上大放异彩。 毕业了,寒门子弟在城市没钱没人脉,只能从零开始,而其他人呢或许早已凭借人脉谈成了一大笔生意。《欢乐颂》里的曲筱绡不正是如此吗? 这种差距不是只有毕业后才体现出来,而是一步步从小就存在差异。比如,海淀名校汇聚、名师云集,孩子从小就有名师指导,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可以使用,而此时的偏远山区呢,或许只有支教老师、民办教师。再比如,上流社会的子女从小就可以接触优质的社会资源,读的是《大学》、看的是英文教材,而底层社会的子女呢,可能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。如此长久发展,孩子的知识、见识自然不同。 当然,这其中也不乏异类出现。如吸毒的星二代、富二代;如靠自己努力成功创业的寒门子弟。这里我们只谈普遍情况。 除教育资源外,医疗资源也是最不平等、分布最不均匀的一种。以北京来说,这里不但云集了全国最好的医生和医院,同时还分布有各种体检机构。老头老太太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去体检,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。万一生病了,也有好的医疗设施和优秀的专家医生可以选择。而偏远山区有的只有每年国家定时的一次简单的体检,就算生病了,由于没钱,也是能扛着就扛着,很少去大医院救治,从而耽误病情的人大有人在。 偏远山区的老人,由于没有医保或者医保很少,使得他们不敢看病。不但没有医保,也没有养老保险或者退休金,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,他们只能干到干不动那天,他们这辈子或许都没有旅游过。 换言之,他们亦是寒门子弟牵挂与负担,在农村若是家中有人身染重病,对于家庭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,往往可以拖垮一个家。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,作者写的是他的一个朋友。他的朋友因为家中没钱,在人人都用手机、电脑的大学时期,他舍不得买手机、电脑。毕业找工作时,他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脑投简历,但由于没有手机错过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。 好不容易工作后,他依旧舍不得投资自己,也舍不得坐地铁,更别说打车。结果,由于住的离公司比较远,不但每天都要早早起床,晚上到家大多都 10 点以后。由于长期休息不足,工作状态很不好。再加上他住处没网、没电脑,导致好几次工作处理不及时。从而让领导很不满意,第一次加薪就没有他。 他对作者说,他已经很努力了,为什么就是效果不理想呢?作者建议他先投资自己。 他却说:都还没挣到钱,就先花钱?! 我想,寒门,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,还体现在心态上。 为了我们的父母老有所依,为了我们的子女无忧幸福,更为了我们自己,我想我们没有不努力的理由。 我们必须努力,因为没有退路!

上一篇:金庸笔下的悲剧人物——林平之

下一篇:你不走出去,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low

扫码与我联系

★ ★ ★ ★ ★

“感谢你的鼓励与陪伴,我们的坚持才有意义”

创新与发展 – 优客记录保留所有权利

站内搜索 鄂ICP备16016329号 鄂公网安备42022202000038号